责编:陈凯欣
2025-05-11
近年来,天津市在算力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权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智能算力和超级算力已占总算力的80%,成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动力。
其中,天津智算资源表现尤为突出,规模达10000P(1P表示计算机每秒可执行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随着深度求索等大模型的广泛应用,目前智算资源利用率达到90%。在超算领域,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持续拓展科学计算应用场景,"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更是在大数据图计算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据天津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算力主要分为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级算力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服务于不同的计算需求。其中,通用算力主要用于日常办公等基础性任务;智能算力则聚焦于人工智能相关的训练与推理工作;而超级算力则是为重大项目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近期,《天津市算力券实施方案(试行)》正式出台。该政策通过向企业发放算力券的方式,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旨在加速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具体而言,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获得不超过合同金额10%的补贴,单个企业年度最高可享受200万元的补贴额度。
这一政策是落实国家关于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根据《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算力设施建设和应用,并鼓励向中小企业发放算力券以降低使用成本。天津市数据局在2024年会同市财政局,通过调研和借鉴其他省市经验,最终制定出台了本市的算力券政策措施。
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CEO孔祥朋指出,在算法、算力和数据构成的人工智能发展"三驾马车"中,算力作为基础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小企业在算力资源使用方面面临成本高等问题,此次推出的算力券政策正是针对这些痛点进行精准施策。
自运行以来,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累计服务超过260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并覆盖本市12条重点产业链中的10个重点领域。该中心正通过"算力+算法+生态"的协同发展模式,持续推动天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